什么是PCB?
PCB 即 Printed Circuit Board 的簡寫,中文名稱為印制電路板,又稱印刷電路板、印刷線路板,是重要的電子部件,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,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。由于它是采用電子印刷術制作的,故被稱為“印刷”電路板。
PCB的歷史
印制電路板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保羅·愛斯勒(Paul Eisler),他于1936年在一個收音機裝置內采用了印刷電路板。1943年,美國人將該技術大量使用于軍用收音機內。1948年,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用于商業用途。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,印刷電路版技術才開始被廣泛采用。
在印制電路板出現之前,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靠電線直接連接實現的。而現在,電路面包板只是作為有效的實驗工具而存在;印刷電路板在電子工業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統治的地位。
PCB設計
印制電路板的設計是以電路原理圖為根據,實現電路設計者所需要的功能。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主要指版圖設計,需要考慮外部連接的布局、內部電子元件的優化布局、金屬連線和通孔的優化布局、電磁保護、熱耗散等各種因素。優秀的版圖設計可以節約生產成本,達到良好的電路性能和散熱性能。簡單的版圖設計可以用手工實現,復雜的版圖設計需要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(CAD)實現。
PCB的分類
根據電路層數分類:分為單面板、雙面板和多層板。常見的多層板一般為4層板或6層板,復雜的多層板可達十幾層。
根據軟硬進行分類:分為普通電路板和柔性電路板。
PCB產業現狀
由于印制電路板的制作處于電子設備制造的后半程,因此被成為電子工業的下游產業。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需要印制電路板的支持,因此印制電路板是全球電子元件產品中市場份額占有率最高的產品。目前日本、中國(包括臺灣)、西歐和美國是最重要的印制電路板制造基地。
PCB的歷史
印制電路板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保羅·愛斯勒(Paul Eisler),他于1936年在一個收音機裝置內采用了印刷電路板。1943年,美國人將該技術大量使用于軍用收音機內。1948年,美國正式認可這個發明用于商業用途。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,印刷電路版技術才開始被廣泛采用。
在印制電路板出現之前,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靠電線直接連接實現的。而現在,電路面包板只是作為有效的實驗工具而存在;印刷電路板在電子工業中已經占據了絕對統治的地位。
PCB設計
印制電路板的設計是以電路原理圖為根據,實現電路設計者所需要的功能。印刷電路板的設計主要指版圖設計,需要考慮外部連接的布局、內部電子元件的優化布局、金屬連線和通孔的優化布局、電磁保護、熱耗散等各種因素。優秀的版圖設計可以節約生產成本,達到良好的電路性能和散熱性能。簡單的版圖設計可以用手工實現,復雜的版圖設計需要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(CAD)實現。
PCB的分類
根據電路層數分類:分為單面板、雙面板和多層板。常見的多層板一般為4層板或6層板,復雜的多層板可達十幾層。
根據軟硬進行分類:分為普通電路板和柔性電路板。
PCB產業現狀
由于印制電路板的制作處于電子設備制造的后半程,因此被成為電子工業的下游產業。幾乎所有的電子設備都需要印制電路板的支持,因此印制電路板是全球電子元件產品中市場份額占有率最高的產品。目前日本、中國(包括臺灣)、西歐和美國是最重要的印制電路板制造基地。
上一篇:如何避免開關電源設計中PCB電磁干擾
下一篇:PCB應制電路板焊接工藝